隨著夏日豔陽的威力逐漸增強,司特考生也即將在8月迎來人生中重大的挑戰!
倒數計時的衝刺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更加寶貴~ 公職王知道考生的需求,本期為您精選出國文名師針對「測驗」的技巧傳授及實例剖析,讓你在面對題目時,更加得心應手,贏得高分!
【國文測驗考前提點】
司法國文測驗題部分,100年以前題型分配較為平均,大致可將題目區分為三大類:
(一)與字詞常識有關的改錯、注音、詞義比較、詞性比較等題型為一類。
(二)文意閱讀理解的題型為一類。
(三)應用文、國學常識等偏向記憶性質的題型為一類。
每類約佔2-4題左右不等,每年搭配情況各異。101年以後文意閱讀理解的比重明顯增加,甚至多至7-8題。雖然在只有10個出題配額的情況下,出題的變化性較不易掌握,有時前、後屆考題出題風格完全不同。然而,對比其他各類國家考試的國文試題,對於文意理解能力的日趨重視是相當明顯的,閱讀測驗出題比重逐年攀升,這絕對是考生們值得注意的趨勢。因此,加強文章(特別是文言文)的閱讀能力,大量瀏覽考古題(尤其是白話文的閱讀題型),絕對是能否獲取高分的關鍵。
以下就命題趨勢與準備要領,分別摘要說明:
一、文意閱讀理解
文言文閱讀方面,多見以短篇文言文或詩詞命題,令考生判斷該文的「主旨」,出題範圍以「中學國文課本選文」,或教育部選錄的「核心古文」為主,唐宋名家詩詞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莊子》、《韓非子》、《左傳》、《史記》、《世說新語》、《說苑》等書,唐宋八大家散文亦頗常見,建議平日可多多閱讀,以增加文言文的理解能力。此外,可多多利用如「古典詩詞名句賞析」、「文言文名句賞析」、「文言文名句集錦」、「文言文名句300條」之類的資料,坊間書局皆有類似書籍可參考,或透過上述關鍵詞上網搜尋,皆可取得相關資訊。題目選項往往羅列四個文句,讓考生比較其文意異同(以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莊子》、詩詞尤其常見),上述資料多摘錄文言文中較為精譬的名言佳句,並附以解釋、翻譯,對準備考試能提供有效率的幫助。當然,常考的名篇文句如〈論語〉、〈孟子〉中談學問、君子修養、道德價值觀等等的經典格言,荀子〈勸學〉、蘇東坡〈赤壁賦〉、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、孔明〈出師表〉…等,在選項中經常反覆出現,因此,由考古題入手,將每個選項文句之文意弄懂,將來臨考可能會在不同題目中看到相同的選項,多累積考古題對準備考試肯定是相當重要的一環。
◎重要文句主旨舉例:
原文 |
主旨 |
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,謹而信,汎愛眾而親仁;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 |
儒家為學首重人倫,以道德為本,其次才是知識。(先進德再修業) |
流水之為物也,不盈科不行;君子之志於道也,不成章不達 |
為學之道,強調循序漸進。 |
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 |
學習貴有恆心 |
劍雖利,不厲不斷;材雖美,不學不高 |
強調後天學習之重要性 |
少而好學,如日出之陽;壯而好學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學,如炳燭之明 |
有心向學,任何時候都不嫌晚,而青少年更應把握光陰努力向學。 |
朝菌不知晦明,蟪蛄不知春秋 |
用以嘲諷人之短見、無知 |
眾士之諾諾,不如一士之諤諤 |
人應少聽拍馬屁的話,而聽真心話。 |
禹過家門不入,孔席不暇暖,墨突不得黔 |
勉人效法先賢服務社會之熱忱 |
山外青山樓外樓,西湖歌舞幾時休;
暖風薰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 |
諷刺南宋偏安江南 |
人生到處知何似?恰似飛鴻踏雪泥,
泥上偶然留指爪,鴻飛那復計東西 |
人生聚散無常 |
故園東望路漫漫,雙袖龍鐘淚不乾。
馬上相逢無紙筆,憑君傳語報平安。 |
道逢故友,互敘鄉情 |
江雨霏霏江草齊,六朝如夢鳥空啼;
無情最是臺城柳,依舊煙籠十里堤。 |
景物依舊,人事已非(歌詠歷史古蹟的,常是這種主題) |
士大夫多瞻仰前輩一日,則胸中長一分邱壑;長一分邱壑,則去一分鄙陋。 |
取法前賢可拓展思想境界。 |
白話文閱讀部分,多以短篇散文或新詩出題,諸如胡適、梁實秋、陳之藩、余光中、簡媜…等人,皆為較知名的近現代作家,選文主題多以「人生價值觀」或「生活、處事態度」、「環境倫理(尊重多元文化、生態環境議題)」為主。白話文考題較長,文章本身難度不高,然選項之設計較具誘答力,考生務必耐心、仔細地閱讀文章與題目,切勿急躁。
篇幅較長的白話文題目,且題目若是問「上文敘述何者正確(錯誤)」者,通常文章當中都有相當明顯的線索,記得先閱讀選項再配合文章,仔細比對即不難選出正解,如下題:
錢鍾書〈窗〉:「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門,而不開窗的屋我們還看得到。這指示出窗比門代表更高的人類進化階段。門是住屋子者的需要,窗多少是一種奢侈,屋子的本意,只像鳥窠獸窟,準備人回來過夜的,把門關上,算是保護。但是牆上開了窗子,收入光明和空氣,使我們白天不必到戶外去,關了門也可生活。屋子在人生裡因此增添了意義,不只是避風雨、過夜的地方,並且有了陳設,掛著書畫,是我們從早到晚思想、工作、娛樂,演出人生悲喜劇的場子。」根據本文描述門與窗的特性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